第186章 未来之人的延续
“宁可分居,也不允许离婚!至少在战争期间不行!”
收拾这场席卷皇室的狗血闹剧的人,正是因儿子们的家庭破裂而病倒,勉强恢复些精神的威廉二世。
战争期间,如果在皇室成员中一连发生两起离婚丑闻,那无疑会严重打击皇室的威信与民众的支持度。
艾特尔王子的事情还好,充其量算是“普通”的婚外情丑闻,等战争结束后,家族之间再通过协议解决也不是不行。但奥古斯特王子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。
这事儿光是有风声传出去,就注定会引发轩然大波。如今,最好的办法就是悄悄掩盖过去。
毕竟,德意志帝国对同性恋的态度极为负面,甚至还专门立法禁止。再加上就连威廉二世本人都曾因臭名昭着的“奥伊伦堡事件”而焦头烂额——那场涉及军方的同性丑闻,曾将整个帝国弄得天翻地覆。
“刚从前线回来,就发现家里一团乱,真是够了......”
唯一尚未结婚的王子——约阿希姆一脸茫然地嘀咕着。
他原本怀揣着愉悦的心情回家休假,结果迎接他的竟是一片狼藉,这让他不知所措。
“呼,看来我可不能步他们的后尘。”
“连结婚对象都没有的人,少说风凉话。”
“听说俄国快要爆发革命了?奥尔加公主很快就会来德国,我也该准备向她表达心意了。”
“哈......这事还在讨论阶段,我说了多少次了?可不是你想当然就能决定的。”
“汉斯啊,我就相信你了。”
约阿希姆一边笑得眉飞色舞,一边拍着汉斯的肩膀,看得人一阵头疼。
约阿希姆啊,约阿希姆......我已经够烦了,你就别再添乱了。
不过,如果皇室公主们真的死了,他八成会找我决斗吧......
当然,汉斯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让罗曼诺夫家族落得那种下场。
毕竟如果真让他们死了,在约阿希姆发飙之前,德意志帝国的诸侯们——尤其是亚历山德拉皇后的娘家黑森大公国,恐怕就已经又哭又闹起来了。
而那时,像他这样“无权无势”的小官,一定会成为被他们左右夹击,推来搡去的劳累牺牲品。
按理说,汉斯这个年纪正该处于兢兢业业干事业的时候,但一想到这些,他却已经生出想要提前退休的念头。
啧,如果我不在了,这个帝国还能运转下去吗?
大概是要完犊子吧。
“......看来德意志帝国还有很多事要忙啊。总之,保重。”
汉斯回过神来,揉着皱起眉头的脸,长叹一口气。英国首相劳合·乔治看着他,投来安慰的目光。
至于旁边那位已经比汉斯更惨,脸颊凹陷,憔悴得一眼就能看出来格雷外相,似乎也感同身受,跟着沉沉叹息了一声。
归根结底,这一切,都是战争惹的祸。
......
几天后。
商讨未来战争的布拉格会议终于落下帷幕。
英国方面从始至终都显得有些不满,毕竟整个会议几乎都在德国的主导下进行。
但他们终究还是带着些许满足之色离去,因为德国对殖民地毫无兴趣,而他们趁机捞到了不少好处。
老实说,看看德意志帝国每年都会发行的殖民地纪念勋章就知道了,殖民地问题从来都是得不偿失。
各地反复爆发的叛乱与骚乱,让他们付出的远比收获的多。与其把精力浪费在殖民地扩张上,不如专注于东欧、奥斯曼以及中东事务。
再加上由于世界大战的影响,各列强维持殖民地的能力正在不断削弱,殖民扩张早已成为夕阳。在这样的局势下,与其痴心妄想建立殖民帝国,不如将所有力量投入争夺欧洲霸权,这才符合德国的利益。
无论如何,会议最终落下帷幕。协约国庄严宣誓:直至彻底击溃同盟国、赢得战争,否则绝不动摇。
而得知布拉格会议的消息后,同盟国一方愤怒不已,但仍在自我安慰,坚信胜利女神终将微笑着降临他们的阵营。
与此同时,被正式任命为协约军总司令的法金汉,开始全力关注即将在西线爆发的重大变局。而因战功卓着终于坐上总参谋长之位的鲁登道夫,虽然在面对皇帝时仍旧不情不愿,但脸上却满是抑制不住的笑意,昂首步入了柏林。
就这样,时间推移至1914年2月5日。
这一天,汉斯终于迎来了成为一名父亲的时刻。
“进去已经两个小时了,还没好吗?”
“冷静些,汉斯。分娩本就需要时间,不要急躁,乖乖坐着吧。陛下也一直安静地等着呢。”
不,我那岳父不是冷静,而是因为害怕和紧张,整个人都僵住了吧......
听着奥古斯特皇后的劝慰,汉斯自己也清楚,就算他在外面焦躁不安地踱步,也无法帮到正在里面拼尽全力的路易丝。
但他就是无法冷静下来。
这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,也是她的第一次分娩。
虽说如今的医学比起19世纪初那种无麻醉锯掉病人腿的时代已然进步,但在他看来,现代医疗依旧任重道远。
汉斯的脑海里充斥着焦虑与担忧,害怕路易丝和孩子出现意外。
即便奥古斯特皇后已经生育过七个孩子,经验丰富,她的那份安抚也无法让双脚停下。
王子们当年是怎么熬过这个时刻的?
早知道,之前就该向他们取取经再说......
“砰——”
时间在紧张与恐惧的煎熬下被无限拉长,直到那扇紧闭的门终于被推开。
接着,医生和助产护士迈着慢得让人发疯的步伐从房内走了出来。
“路易丝呢?!她还好吗?!”
汉斯正想开口询问,却发现威廉二世比他更快地从座位上跳了起来,大声问道。
老实说,汉斯真不知道他之前到底是怎么忍住的。
医生闻言,微微一笑,带着安抚的意味说道:
“公主殿下与孩子都很健康。请进来看看吧。”
话音未落,汉斯和皇帝便不约而同冲进了产房。
“啊......”
两人几乎同时停下了脚步。
床上,路易丝气喘吁吁,脸上却挂着满足的微笑。而她的怀里,则抱着一个小小的生命。
“真是的,岳父和女婿一模一样。”
身后传来奥古斯特皇后无奈的声音,但汉斯完全没听进去。
——我的孩子。
那个的孩子正安稳地蜷缩在母亲的怀抱里,微微蠕动着。
这种涌上心头的情感,究竟该如何形容?
喜悦?激动?幸福?
根本无法用任何一个词、一句话来概括。
但汉斯知道——唯有此刻,才能感受到这样的情感。
“呵呵,汉斯,你怎么傻愣着不动呢?快过来抱抱她,我们的女儿可是等着爸爸呢。”
女儿。
是啊,我的孩子,是个女孩。
汉斯忍住笑意,生怕惊到孩子,缓缓地接过她。
他和路易丝的第一个孩子,一个小公主。
虽然她尚未睁眼,但那微弱的呼吸和柔软的体温,透过肌肤,深深传递到了内心。
汉斯小心翼翼地将她交给奥古斯特皇后,然后紧紧握住路易丝的手。
“谢谢你,路易丝。谢谢你成为我孩子的母亲。”
“嗯......当着父母的面说这种话,真是有点害羞啊。虽然他们俩现在也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,根本没注意到我们。”
汉斯和路易丝相视一笑,同时看向一旁——
“哈哈哈哈!奥古斯特,你看到了吗?!我的第一个孙女!长得跟小时候的路易丝一模一样!”
没错,那边已经彻底变成了外公外婆的欢乐时光。
这也难怪。
在已经成婚的皇子当中,威廉皇储和奥古斯特·威廉王子都已经有了孩子,可清一色全是男孩。
换句话说,威廉二世目前为止只有孙子,但今天,他最疼爱的独生女,生下了唯一的孙女。
从“傻瓜女儿控”进化成“傻瓜孙女控”,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。
过去,汉斯一直觉得岳父的反应有些夸张,但现在,看着那个小小的婴孩,他终于理解了那种心情。
——糟了,这么一想,感觉自己才是那个“抢走公主”的恶棍吧......
“唉,‘傻瓜女儿控’的数量又增加了一个呢。”
“呵呵,男人都是这样。对了,孩子的名字想好了吗?”
“嗯,母亲,我们早就和汉斯商量好了。”
他们早早便决定了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的名字。
只不过,男孩的名字看来要留到下次再用了。
“弗里德里克。”
——弗里德里克·路易丝·威廉明娜·奥古斯特·琳娜·冯·乔。
这便是他们小公主的名字。
其中,“弗里德里克”是汉斯与路易丝共同选定的,“路易丝”则是她以自己的名字命名,而“威廉明娜(wilhelmin)”与“奥古斯特(Auguste)”分别取自威廉二世(wilhelm II)与奥古斯特(Auguste)皇后的名字。
至于“琳娜(lina)”,这是汉斯特地起的按中文读也不会显得突兀的一个名字。
换句话说,对于德国人来说,她是弗里德里克·冯·乔公主,但在中文语境中,她则叫做寒琳娜。
......莫名有种反派千金的既视感,不过也无所谓了。
汉斯握紧路易丝的手,默默祈祷:
愿我们的弗里德里克,在这动荡的时代里,依旧能健康、快乐地成长。
......
[......尽管仍处于战争之中,全德国依然在庆祝皇室新成员的诞生——陛下的首位孙女。此外,英国王室以及其他欧洲王室也纷纷发来贺电,庆祝他们迎来了一位新的小亲戚──嘀嗒!]
“在今天这样的日子里,我可不想听到皇族又增添了一名新成员的消息。”
更何况,那孩子的父亲,正是那个当初笑嘻嘻地拿着奴役契约,向他提出‘和我签约,把俄罗斯毁掉吧!’的可憎之人,汉斯·冯·乔的女儿。
“格里高利,托洛茨基他们有消息了吗?”
“托洛茨基仍在西班牙,卡梅涅夫也还在西伯利亚腹地。看样子,他们要回到彼得格勒还需要一段时间。”
“可惜了。”
听到与自己一同从瑞士乘德国列车回到俄罗斯的格里高利·季诺维也夫(Гpnгo?pnneвce?eвnч3nho?вьeв)的话,列宁的神色变得凝重。
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,布尔什维克的核心成员却都远离彼得格勒,实在令人焦急。
不过,这也并非列宁能够掌控的事。
连他自己都没想到,俄罗斯人民竟然会如此迅速地揭竿而起——即便他一直在煽动他们的愤怒,也未曾预见到会爆发得这么快。
若是与德国的交易稍有耽搁,恐怕连他自己都会在事态爆发后才赶回俄罗斯。
“我们已经没有时间等待了。连普季洛夫工厂的工人们都加入了总罢工。革命已经开始,谁也无法阻挡。”
普季洛夫工厂,俄罗斯帝国最大的金属制造厂。
正因如此,昨天突如其来的罢工,使得参与人数迅速突破十万,而列宁的对手,孟什维克和自由派人士,也不得不匆忙行动起来。
“所以,我们也该出发了,格里高利。虽然同志们无法亲眼见证这一刻,但我们仍需履行自己的职责,不是吗?”
“您说得对,列宁同志。”
列宁与季诺维也夫相视一笑,并肩走出了建筑。
“给我们面包!”
“反对战争!推翻专制!反对战争!推翻专制!”
“血染彼得格勒的沙皇必须偿命!让那个将女儿献给拉斯普京的德国女皇后去死!”
彼得格勒的街道上,无论是横贯市中心的涅夫斯基大街,还是其他各个角落,都挤满了因沙皇的无能与战争的惨败而愤怒不已的工人和民众。
国际歌与《工人马赛曲》在四处回响,抗议的标语高举天际,红旗迎风招展。
前方,军官们竭尽全力率领士兵阻挡愤怒的民众,哪怕在严寒的冬风中,也紧张得汗流浃背。然而,无论是士兵还是哥萨克骑兵,都纷纷倒戈,不愿再镇压自己的同胞,甚至有些人直接举枪瞄准了军官。
这正是梦寐以求的景象。
这正是无比甘美、动人心魄的乐章。
“起立吧,起来吧,这是国际之歌。”
全世界的工人们,团结起来吧。
打破专制的锁链,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。
列宁低声呢喃,目光深邃地注视着被红潮吞没的彼得格勒。
1914年2月10日。
按照仍使用儒略历的俄罗斯日历,这一天是1月28日。
俄罗斯革命,爆发了。